医存学术:下午5点之后进食太多导致血糖升高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一直是医学和营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除了食物的种类和摄入量,进食时间对健康的影响也逐渐受到关注。
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说法——晚餐应当吃得早一点、清淡一点,这样更健康。
而近日,哥伦比亚大学欧文医学中心在《Nutrition & Diabetes》期刊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也为这一说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1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在超重或肥胖且患有糖尿病前期或2型糖尿病的50-70岁人群中,相同热量和食物摄入情况下,仅改变下午5点之后的热量摄入比例,对血糖水平及整体健康的影响,以期揭示进食时间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机制及潜在的健康影响。
2研究设计:
研究选取了26名符合条件的参与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参与者在一天中摄入的总热量以及食物种类完全相同,唯一的变量是下午5点之后的热量摄入比例。
其中一组为早食者,在下午5点之后摄入不到45%的热量;另一组为晚食者,在下午5点之后摄入45%或以上的热量。
参与者需使用手机应用程序详细记录每日的饮食情况,研究持续14天。在研究过程中,对参与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等相关检查,以评估其血糖水平和葡萄糖耐受性。
3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晚食者在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中,30分钟和60分钟后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早食者,表明晚食者对葡萄糖的耐受性较差。
且这一结果与参与者的体重、体脂含量、摄入总热量以及饮食结构无关。此外,研究还发现晚食者倾向于在晚上摄入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4作用原理:
人体的生理功能受到昼夜节律的调控,大脑中的中央时钟协调着身体各器官的活动节律。
在夜间,人体胰岛素分泌减少,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也下降,导致身体代谢葡萄糖的能力有限。
当下午5点之后摄入过多热量,尤其是高碳水化合物和高脂肪食物时,身体无法及时有效地代谢这些能量,使得血糖水平升高。
长期如此,可能会导致血糖调节机制受损,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同时高血糖对血管的损伤会引发心血管疾病,并加重慢性炎症反应,进一步损害心血管和代谢系统。
5研究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超重、肥胖以及糖尿病前期或患者而言,合理安排晚餐时间和控制晚餐热量摄入至关重要。
应尽量将一天中的高热量食物安排在早餐和午餐,晚餐则应适量减少热量摄入,并避免食用超加工产品、快餐和高碳水食物。
然而,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且研究对象局限于特定年龄和健康状况的人群,未来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和研究范围,以验证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和适用性。
同时,还需深入探究不同个体在进食时间与血糖反应上的差异及其潜在机制,为制定个性化的饮食干预策略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及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Tip
温馨提示
对于孕妇群体,孕期营养需求有所增加,更需注意饮食的合理安排。应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避免晚餐过饱或过晚进食,防止血糖大幅波动影响自身和胎儿健康。
可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且低糖低脂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果等,并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产检结果,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额外补充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膳食营养补充剂(如医存二阶段),确保孕期健康平稳度过。